导航

为什么同样的药在家吃就不如在医院吃效果好?

  医学泰斗裘法祖老先生曾说过: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有时,怼不赢者也不可以为医。

 

  当然,这并不是说,医生要耍嘴皮子功夫,而是要对患者的慢病病情和在短短交流中对患者的心理都有见微知著,并且能一针见血指出问题所在的能力,这样才能让患者心服口服,尽快转变观念,从而做出正确调整。

 

  这又牵涉到另外一个更大的问题。为什么慢病的治疗周期这么长,医学技术如此先进的今天为什么依然不能快速治愈慢病?

 

  因为医院的治疗方式,比如用药、输液、手术等,都属于对抗性疗法,其实更适用于对抗急症,比如高血压并发的脑出血。

 

  而慢病全称叫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病因常常在于患者的生活方式与体内代谢之间产生了矛盾,长期积累以后形成慢病。比如糖尿病、慢性肾脏病。

 

  这两个病因中,代谢方式由基因决定,这个属于先天,目前人为改变有限,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能改变的部分,比如调整生活方式,帮助两者恢复平衡。因此,慢病也被称为生活方式疾病。

 

  听起来,慢病治疗似乎变得简单了,那就改善生活方式呗。吊诡的是,看起来越简单的,往往做起来越难。

 

  葡萄牙足球明星C罗的体脂率始终保持在7%左右,一般职业球员的体脂率在10~11%之间。大家好奇他是如何维持的?

 

  后来发现他在饮食和运动方面都极其自律。22年职业生涯中,C罗的食谱中基本只有谷物、水果和新鲜的鱼、鸡、蛋等优质蛋白,每天喝1L水,且绝对不碰碳酸饮料。C罗的食谱是公开的,甚至进入了曼联俱乐部的菜谱,但是长年坚持下来的,还是只有他。

 

  这说明改变生活方式,一次两次谁都可以,但换成以“年”为单位,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再往深看一层,大多数患者朋友之所以还没有及时调整生活方式,是因为在过往以传染性为主的疾病谱模式下,人们所沉淀下来的对于对抗性治疗的依赖惯性,即治病靠药物就行,患者什么都不用做。

 

  但慢病不是传染性疾病,不能单靠药物,它与生活紧密相关,这也导致其治疗过程必然是一种全新的医疗模式。

 

  除了药物,定期复诊、饮食、运动、心理等都是医疗的一部分,都需要被纳入管理。那也意味着患者再不能随心所欲、任意更改。这的确很难。毕竟孔子也是到了70岁,才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

 

  不过,如此住院时的效果才能得以延续,获得满意疗效的同时,也能降低总体医疗费用,减轻患者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