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补肾很重要 如何补更重要

  随着对慢病研究的逐渐深入,药物从以往的绝对C位慢慢淡出,越来越多的医学研究证实,生活习惯的纠正不可或缺。

2.jpg

  如每晚睡眠时间小于5 小时的人蛋白尿发生率是7-8小时人的2倍;血压每升高10 mmHg,心脏衰竭、脑血栓、脑出血、肾损伤的风险事件就会上升20%;无症状高尿酸血症不仅会导致痛风及肾脏疾病发生,而且会加重已有的肾脏损害,使肾衰竭的发病风险增加3~10倍;吸烟越多,越容易发生蛋白尿,即使每天吸烟量在20支以内,也足以显著增加蛋白尿风险等等。

  这些研究成果为医生将生活管理纳入医嘱和病因溯源范畴提供了足够的底气和自信,同时也重建了患者对于治疗的惯性想象:不是被动等待治疗干预,而是积极参与其中。

  某个角度上看,这是返璞归真。

  春秋战国时期成书的《黄帝内经》早有记载:“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人的寿命受自身行为影响,其中的饮食、起居、疲劳程度都是个人可以控制的因素。换言之,人们要重视生活管理。

  从理论到现实,做好生活管理又是最难的。竹林七贤里的嵇康提出了养生有五难。“名利不灭、喜怒不除、声色不去、滋味不绝、神虚精散。”古往今来一直如此,道理越简单,执行越困难。

  病人容易在“吃”上吃亏,也是由于“吃啥补啥、以形补形”等观念的广泛流传。通过“吃吃吃”来自我疗愈的患者不在少数,他们在想象中将吃进去的脂肪、蛋白等营养输送给受损的肾脏。

  可惜,对于正确观念的理解不深刻和不加分析的滥用导致一错再错。

  《本草纲目》中确有“以胃治胃、以心归心、以血导血、以骨入骨、以髓补髓、以皮治皮”的说法,但以形补形的说法更多是为了便于理解和记忆药性。至于治疗,中医始终强调辨证,讲究因人施治,从不一概而论。

  补肾很重要,但如何补需要具备正确的医学常识,尤其在肾脏受损以后。

  像炖鸡汤、炖排骨等“补品”,富含高蛋白、高油脂,除了能增长体重,让人看起来魁梧强壮以外,也会加重血管内瘀阻,增加肾脏负担,与治疗方向背道而驰。

3.jpg  要知道,除了吃啥补啥,还有虚不受补。生病时吃得清淡充分休息,才能走向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