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尿检中的这个指标出现“+” 大概率已经患上肾病

  这些信号可能是肾脏在“报警”

  一、尿液中的警示

  尿液是反映肾脏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慢性肾病的最早期表现通常隐藏在尿液中。尿检化验单上的尿蛋白“+”号是最直观的警示信号。如果在多次检查中,尿蛋白持续出现多个“+”,应引起高度重视。

  此外,还有一些容易被忽视的症状,例如:尿泡增多且泡沫持久不散、尿液颜色异常等。

  这些异常多由肾小球滤过屏障的破坏引起,是肾病早期最敏感的提示之一。对于糖尿病、高血压等高危人群,即使eGF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仍在正常范围内,只要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就应高度警惕肾脏的“隐形损伤”。

微信图片_20250709160510.png

  二、持续的水肿

  除了尿液异常,轻微但持续的水肿也值得关注。例如,早上醒来时眼皮水肿,或傍晚脚踝发胀,但在白天自行缓解。

  此外,一些人可能会感到:持续的疲劳和注意力难以集中,即使睡眠充足,也感到疲惫不堪。

  这些看似“亚健康”的状态,可能反映了体内代谢废物开始积聚,而肾脏的清除能力正在下降。

  三、明显的身体不适

  进入慢性肾病的中期,症状会逐渐明显,尤其是当尿毒素在血液中持续积聚时。患者可能会出现:

  恶心、呕吐、口腔异味:甚至是“氨味口气”。

  全身性水肿:不再仅限于清晨,而是全天持续。

  食欲明显减退,体重逐渐下降。

  一些人还会因为肾脏合成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能力下降,出现贫血、头晕、心悸等症状。这体现了肾病与心血管系统的密切关联。在此阶段,eGFR往往已经降到60ml/min/1.73㎡以下,进入CKD第3期或更晚阶段,疾病负担显著增加。

  四、血压的波动

  血压是另一个常被忽视的重要指标。长期血压控制不良,不仅是肾病的“元凶”之一,也往往是肾功能恶化的“放大器”。研究表明,血压若长期高于130/80mmHg,将显著加速肾小球硬化,降低GFR水平。

  此外,BUN(尿素氮)、血钾等指标也可作为肾功能受损的附加线索。当这些指标异常升高时,常意味着体内正在发生代谢废物堆积或电解质紊乱。

  慢性肾病从早期到进展期,并非“毫无征兆”。只是这些信号太轻微、太常见,以至于容易与普通疲劳、年龄变化混为一谈。

  然而,如果我们能够掌握肾脏的“语言”——通过定期体检的数据来监测健康状况,而不是仅凭“感觉”判断,我们就有机会在肾功能大幅下滑之前拉响警报,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保护我们的肾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