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关于尿蛋白这7个误区,很多人都中招了!

随着健康信息的普及,多数人已经认识到,体检中出现尿蛋白很可能是肾脏出现了异常,但患者容易陷入某些误区,让后面的治疗变得异常艰难。
 
01把尿蛋白“转阴”当做治疗目标
 
尿常规检查很方便,是常规检查项目之一。
但是看“+”“-”多了,会形成一个错误的认识:尿蛋白阴性才是正常的,说明病好了;有加号就说明病还没好。
事实上,很少有患者的尿蛋白“+”会永远消失。
因为尿蛋白平时会有小波动,而且尿蛋白定性也不是很精确的检查,所以患者在治疗成功后,尿蛋白在“阴性、弱阳性、1+”之间徘徊,这是很正常的。这次是阴性,不代表治好了;下次有加号,不代表复发了。
我们的治疗目标是将24小时尿蛋白定量降低并保持在0.5g以下,也就是临床治愈。
至于尿蛋白是减号还是加号,不用太在意,定期检查定量即可。

 
02吃保健品/保肾药对肾好
 
有些人迷信保健品,或是不正规的保肾秘方,认为吃它们对肾好,不仅能降尿蛋白,还能让肾脏“强壮”起来。
可你要知道,人的身体是肉长的,肾脏也是肉长的,你吃什么保肾的东西,能让这块肉变成铜墙铁壁呢?不可能的。
任你吃再多保肾药,一旦遇到抽烟、熬夜、高盐高油、高蛋白、肥胖、缺乏锻炼、滥用肾毒性药物(很可能包括你的“灵丹妙药”)等伤肾因素的时候,肾脏照样被损伤。
 
03 尿蛋白转阴,就万事大吉
 
无论是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还是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狼疮性肾病、紫癜性肾病等等,个个都是“背后阴人”的好手。
如果你觉得尿蛋白转阴,就无需再关注,那可就入了“圈套”了。
也许几年,也许十几年,它可能就会进展为尿毒症卷土重来,那时一切都迟了。
所以,即使蛋白尿控制好了,有些药也不能马上停,撤减要有耐心,尤其是降压药,往往需要长期服用。并且,还需要每三个月复查一次。
 
04降尿蛋白,必须用激素
 
肾病的治疗虽然常常需要激素药物的参与,但激素却不是必要的。
尿蛋白不是太高的患者、没有活动性病变的患者、体重超标的患者、其它药物效果很好的患者等等,都可以不用激素。
是否要使用激素,需权衡利弊综合考虑,一半以上的肾病患者其实可以不用激素。

 
05说明书没标明治肾病,这药只是个“辅助”
 
有些患者看到药物说明书上的功能主治,和自己的病不对症,以为只是个可有可无的辅助药,于是把医生开的药吃完一盒后,就不再吃这种药了,甚至一开始就没吃。
 
事实上,降尿蛋白的几类主力药物,包括多种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普利/沙坦类药物、螺内酯等等,没有任何一种药的说明书上标明了可以降尿蛋白,甚至连肾病都没提。
但是,正是这些药物扛起了治疗肾病、降低尿蛋白的大旗,起着非常关键的决定性作用。
倒是效果不明确的某些药物,药名或是说明书里常常带上“肾、尿蛋白”等字眼到处招摇,以此来哄骗外行。
 
06尿蛋白必须降得和正常人一样
 
有些患者的尿蛋白其实控制得相当不错了,医生认为对肾功能影响已经不大了,继续维持就可以。
但患者认为必须降到和正常人一模一样才行,复查24小时尿蛋白不达标准就焦虑抑郁,其实,长期焦虑抑郁的心情比那一丢丢的尿蛋白危害更大。
而且,这种心情很可能会导致过度治疗。
我们的最终目的不是让蛋白尿完全消失,而是长久地保住肾功能。许多肾病患者治疗后,依然会遗留轻微的尿蛋白超标,但低水平的尿蛋白对肾功能的毒性已经很小,并不影响健康寿命,不需要那么焦虑或者过多的药物干预。


07蛋白尿正常立刻停药
 
上文已经介绍过,蛋白尿的治疗不能只看一时,眼光要长远。
蛋白尿控制好了以后,肾友是否可以停药,一定要跟医生沟通清楚。
有些药物不能很快停,比如激素、环孢素、他克莫司等等,过快减药可能导致尿蛋白复发,功亏一篑。有些药物可能需要终生吃,比如降压药,不是药物依赖,而是病情需要持续吃。
所以,正确的做法还是应该做到具体病情,具体分析,谨遵医嘱。